新笔趣阁 > 仗剑任我行 > 《仗剑任我行》第27章 追查
    在卷轴的末尾是一个简介和故事。萧离又细细研读了一次:“我,“荒”,生来愚钝,练剑但求一个勤字,别人练剑用两个时辰,我用六个时辰,终于在我四十岁那年,感到剑与我融为一体,我以为达到剑术的极致。某日我见两个渔翁在逆流中比赛,一个是瘦子,一个是壮汉。”

    “瘦子一划,船就去势如箭。而壮汉力量惊人,却慢如蜗牛,在急流险滩中更是不能前行。于是我虚心求教,瘦子笑着道,他虽力大,可不过是蛮牛,妄图以一己之力对抗整条逆流,不输才怪。这激流看似湍急,实则暗藏玄机,在某些地方,存在水下逆流,我把握住了,那逆流便成了我的动力,我运用的势,以势破势,故而一对冲,我就相当于在平静的湖面上撑船,所以赢了。”

    “对此我深有感悟,人有力时穷,如能借势,我出剑的速度定然更快,像那风,借风可以提高速度,像那山,看着就让人心生压力,又如那流水,延绵不断,滚滚向前。于是我审视自己,行走于山间大泽,感悟自然,渐渐我觉得自己出剑可以更快,力量更强,故而我重新修剑,化繁为简,有了这三招。平推、开山、回旋。简单三招,却是我一生感悟,望后人能领悟,达到更高层次。”

    萧离看得入迷,这无疑是势的简单运用,如果这荒不死,怕是能够真正掌握势,可惜他只有后天实力,不过在后天就做到某些先天都不能做的事,也足够自傲,死而无憾了。

    “三式剑法中,平推和开山是我观不周山沉重的山势偶有所悟而来。而回旋则是根据渔翁比撑船,学习水中暗流而来。”

    “我的本意是将山势、水势,融入到剑招之中,以势压人,可是到我暮年还未做到,故而我转而求其他,于是有了这三招。”

    “天下武术,无坚不摧,唯快不破。我走的是另一条路,山的厚重,平推和开山走的就是这一线路,我称为土行意境,而回旋是溪中激流的暗流,看似平静而内藏玄机,故而走的是水行意境。”

    “剑在手,意在心中,表于剑上,故而我出的剑可以很沉重、同时也很圆柔。比不上以大势压人,可要比人剑合一更强。我想唯有意念通达,达到大成,方能领悟这大势。故而在领悟大势之前,我又划分了几个境界。”

    人剑合一,是武者对身体的掌控,这是最基础的层次。由表及里,当对真气的运用足够纯熟,也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可以如臂指使,我命名为真气操控入微。这时武者对真气有绝对的掌控,他们在某一日将某种想法融入到武技之中,那成为意境,而意境是势之始,足够强大的意境可以引起天地的共鸣,因而能够借势。可惜我时日无多,三式剑法皆是真气达到入微,而未能大成,望我的推敲对后世有所帮助。”

    “这荒也算得上奇人,也怪不得说这大荒剑诀是所以剑术的起源,这意境就是源自于此,而后世据此才逐渐有了势的运用,可以说现在的剑道境界划分,皆是这荒而来。”萧离心中默默地道。

    “平推、开山、回旋,三式都是十分简单,可是有了意之后,就像人有了自己的想法,思想和方向,别人改变就难了。像这平推和开山,领悟的是土之意境,我要用人剑合一之境,将它化解而来,就像用剑让山让道,根本是不可能的。”

    当下,他持剑起身,按照那平推的剑式练了起来。这平推动作十分简单,就是双手握剑,踏步向前缓缓推出,而开山就是竖劈。

    用剑一般就是横削、竖劈,直刺三种攻击手法,其他的攻击方式都是由这三个剑式演化而来。

    平推和开山两式合在一起,就几乎涵盖了用剑的所有攻击方式。而回旋是平推和开山运用纯熟之后的,另一招式。

    所谓蓄势容易收势难,这就像是打出去的一拳,不是说收就能收的。回旋就是要将用出的剑收回来。而要做到这,力量就须隐而不发,就像水中的暗流,潜藏在剑锋之中,用的全是暗劲,就连真气也要内敛。这也是萧离一直做不到的,他的横断分流的本意就是要做到真气内敛,可是他的控制力一直不够。现在有大荒诀的指引,他总算找到了方向。

    可是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很多人都知道人剑合一,但是要做到,一千个武者中,也不一定有一个能够做到。

    按照大荒剑诀的介绍,要领悟意境之前,必须对真气达到入微级别的控制,每一丝真气都尽在掌控之中,就像在人剑合一前需要完全控制肌肉一样。前者是控制肌肉,后者是控制真气。真气说到底还是气,它很容易分散,一分散,威力就会大打折扣。

    平推、开山、回旋。萧离从第一式演练到第三式,然后再重复一遍。三式剑法皆是简单之极。萧离却是百练不厌,开始不断重复,直到天完全黑了下来,像是一台完全不知疲倦的机器。

    在阳城东边,距离驼山数千里,有一个大湖,湖水呈碧绿之色,深邃得如同翡翠。在湖心有一座小岛,常年被水雾笼罩,岛上飞檐走壁,矗立着一座座建筑。小岛离岸边足有百丈,湖中没有船只,唯有一条拇指粗细的铁索横跨整个湖面。每日都有不少人踏索渡湖而过。

    这里便为翠湖岛。这一天中午时分,一个锦袍背剑少年,踏水而行。此人年纪不过二十,剑眉星目,身体修长,只是眉宇见有一点阴霾。他身在湖面而不沉,片刻便落到了小岛上。

    “秦师兄,你回来了。”守在岸边的两名迎客弟子见到此人,连忙迎了上去。锦袍少年点点头,没有说话,双脚一点,已出现在数丈之外,几个起落就消失在路的转角。

    “速度真快,秦师兄的境界越发高深莫测了,我看这次他外出定有所得。不过他回来了那件事怕是保守不了了。”其中一名迎客弟子望着锦袍少年远去的身影说道。

    另一人感叹:“这就是修行者的世界,生死很正常,不像你我,只是记名弟子,不知何时才能晋升外门弟子,能够外出历练,可秦泰是他唯一的弟弟,他定会追查到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