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东亚风云录 > 《东亚风云录》第61章 新型炮弹
    “啊,你这么早就醒啦?”梁韶君挣扎了几下,从地板上爬起来,这一觉睡得他腰酸背痛的,难受之极。

    “大厅的早餐都已经吃好了。九点出发,你看着办。”顾孝妤轻描淡写道。

    “噗!”梁韶君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赶紧换上衣服,梳洗一番,竟然十分钟就完事了。顾孝妤白了他一眼,讽道:“你也是蛮厉害。”

    向来没羞没臊的梁韶君则不无自豪地昂了昂头。

    今天的行程是前往盱眙县城。盱眙有“山水盱眙”的美誉,这“山”,说的是盱眙矿产资源丰富,林业发达;这“水”,则说的是盱眙水产丰裕,各种鱼虾贝类产品远销明国各地,甚至清国。盱眙因此也是一个富饶之地,县城之繁荣,不输凤阳市区。

    从凤阳市区9点坐车出发,预计12点半到达盱眙。团队40人依次坐上观光车,一路观赏着明国淮河流域的秀丽山水。车里坐满40人后,还能再坐四名随行的武装警卫,将这一辆车塞得满满当当。梁韶君捏着顾孝妤给他留着的面包啃,可惜顾孝妤没有给梁韶君准备水,干得他呲牙裂嘴的。顾孝妤嫌弃得直皱眉头,时不时地还要掸一掸掉过来的面包屑。

    车载电台播报着最新新闻:

    “突发重大事件:暹罗王国于昨晚午夜许,突然进攻英属马来亚领地,据今天早上发回的最新消息称,暹罗军队已经攻陷哥打巴鲁,亚罗士打也危在旦夕。英王乔治六世宣布对暹罗王国宣战。本台将持续跟进后续战事。”

    梁韶君嘴里都是面包,愕然听着这则新闻,评论道:“暹罗这不是作死么?”

    “他娘的,这就干上了?”王福宝惊呼。

    “早上的新闻就已经播报了,王将军没有听么?”隔着王福宝一条过道的陈步秋在一边笑道。

    “听个蛋咧,早上的菜色不错,我光顾着吃了,哪有空去听什么广播啊。”王福宝哈哈而笑,“暹罗猴子也敢去惹英国人,我看他们是皮痒喽!”

    “那可未必,”坐在前面的常广发回头道:“暹罗人的装备不差。当年咱大清打日本的时候,不也这么说日本人?单说陆军,我看暹罗人虽不比日本人强,英国人倒也不比咱大清厉害。”

    这些年来,明国对南洋,尤其是中南半岛的控制力渐渐减弱下来,以至于暹罗王国竟然自作主张进攻英国,使得明国一下子就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救暹罗,则陷入与英国的战事中,不救暹罗,则失去这个庞大的藩属国,南洋的“大明秩序”将受到严重破坏。

    此时此刻的明国政府首脑——大明帝国内阁首辅孙学弼代表政府在位于首都临安的议会大厅发表了讲话,谴责暹罗王国“不宣而战的恶劣行径”,并“恳请大英帝国在交战中保护明国官方以及民间在暹罗的资产”,表示明国“将不遗余力维护中南半岛地区的稳定”。

    暹罗战事一起,众人有了话题,热热闹闹地谈了一路,不知不觉已经过了风光秀美的七里湖,再有二十分钟,就到盱眙了。

    梁韶君还是比较乐意和常广发多聊一些的。常广发在朝鲜的作战经历,梁韶君非常感兴趣,这时候两人已经从暹罗形势谈论到了朝鲜战争末期的刘公岛之战。

    作为北洋水师的最后一战,陈步秋是亲身经历了刘公岛之战的,只不过此战对他来说,太过惨痛,因此他始终缄口不言,静静地望着窗外淮南平原的广阔农田。

    梁韶君高度赞扬了日军的夺岛行动,认为无论是战术,还是士气,日军都达到了非常理想的程度。高明的铝热剂战术,更是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常广发则笑道:“作为中层军官,你这么考虑是理所当然。”

    “哦?”梁韶君奇道:“愿闻其详。”

    “倭人的方法虽然精妙,但是目的却毫无意义。”常广发眉峰一挑:“倭人就像一个输光了大部分筹码的赌徒。他们总希望能在什么地方扳回一局。正所谓适可而止,打败北洋水师,倭人就应该收手了。但是他们却还想着要攻下刘公岛。攻下了刘公岛,又怎么样呢?它只是一个军事要塞,退一万步说,就算借此打下了威海卫,又能如何?日军在朝鲜尚且打不过咱劳师远征的陆军,还想到大清的本土来打陆战么?”

    常广发作为一个军人,却总是跳出军事的范畴思考问题,这也是让梁韶君耳目一新的地方。梁韶君继续询问着常广发关于战争的点点滴滴,说到最后,他谈起了回国后最后一件和朝鲜战争有关的回忆:

    “我的一个侄子,是要塞炮兵,战死在威海卫。战后我去过他服役的炮台。倭人的舰炮火力我在浦项是见识过的,但在此之前,还没有如此近距离地看到过舰炮造成的破坏力。他的炮台正面中了一发大口径高爆弹,炮弹没有打穿钢筋混凝土墙,但是冲击波却把炮台的内壁全震碎了。炮台里十二个人,十一个全都是被炸裂的炮台内部飞溅出来的碎石打死的。唯一活下来的那个年轻人截了肢,对我说,他们的死状惨得不能再惨了。”闲聊间,常广发似乎依然还沉浸在那种悲伤的回忆之中。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梁韶君从他的话里突然得到了灵感。震碎了内壁,杀伤力竟然这么大?梁韶君骨子里就是一个装甲兵,这时候他自然而然从炮台想到了坦克。现在比较流行的反坦克炮弹是风帽被帽穿甲弹,顾名思义,这种穿甲弹由风帽、被帽、穿甲弹三层结构组成。针对日益多变的坦克装甲外形,普通穿甲弹对付倾斜装甲有很大几率跳弹,因此炮弹设计者在普通的穿甲弹上焊接了一个韧性较好、外形平钝的被帽,在击中装甲时,由于被帽的平面效应,可以有效减少炮弹跳飞,并校正炮弹的入射角度,增强穿甲能力。为了节省炮弹在飞行中的动能,设计者又在炮弹被帽平钝的表面上覆盖了一层符合空气流体设计的风帽,以此最大程度减少空气阻力。

    而且,在被帽上加一个坚硬的点状凸起部,还能在穿甲弹射入装甲之前,将整个炮弹的动能集中在这个小小的凸起部上,有力地敲碎某些使用过了渗碳工艺的表面硬化装甲的坚硬表面,便于后续的穿甲弹射入。这种炮弹设计,到目前为止一直是最先进的穿甲方式。

    然而,再先进的穿甲炮弹,也有穿不过去的装甲。据梁韶君所知,有些国家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已经达到了连明国“诸犍”式战车50毫米口径短管炮使用风帽被帽穿甲弹也击穿不了的程度。在矛与盾的对抗中,受到启发的梁韶君突然想到了第三种选择:我干嘛要用矛刺穿你呢?刺不穿你,我可以用锤子震死你!

    然而,这种方式前人不是没有尝试过。用榴弹炮打坦克,早在欧战时代就已经采用了,效果也相当好。可是,随着坦克装甲技术越来越先进,坦克的速度越来越快,用笨重的榴弹炮反坦克几乎已经不可能了。而且,现在这个时代,坦克用高爆弹击毁坦克的效率大大低于穿甲弹,毕竟,总不可能将希望寄托在高爆弹震死震晕一两个敌方乘员上面吧?

    “锤子”的威力不足!然而,才思敏捷的梁韶君很快就想到了一个足以改变这种局面的东西。

    那就是肖汝成曾经对他提起过的,轻吕重工技术部门所研制的高性能塑性**!

    将塑性**装到适合各种口径的炮弹里去,只要打到坦克,炮弹的动能就会将塑性**全部像膏药一样紧紧粘贴在装甲表面,既不破碎,也不飞散,形成一个广大的受力表面。然后,延时引信引爆,这一大片塑性**爆炸,能够产生重锤锤击般的效应,一定能够将均质钢板打碎,让金属碎片在坦克内部飞溅!

    梁韶君开始为自己的想法兴奋不已,恨不得立刻奔到肖汝成面前,分享他的这个创意,并立即着手开始试验。他明白,如果这种炮弹能够用于实战,那将大大增强明国坦克的反装甲实力,任你造出装甲再厚的坦克,我照样能够把你打成内伤,失去战斗力!而轻吕重工,也能从这种发明里取得相当可观的收益。

    “小梁?你还好吧?”见梁韶君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的,常广发关切地问道。

    “恩?啊……我没事……没事……呵呵……”

    梁韶君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这才察觉自己的失态。他明白,这种发明新型炮弹的思路决不能和常广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