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双姝记 > 《大明双姝记》169、三清宫
    “是啊,府中的人,提起皇太孙殿下,那都是竖大拇指的。他对我们好,我们也都是死心塌地跟着他,那些侍卫们啊,为他出生入死,心甘情愿,都不在话下。”

    “他不仅仅是对我们好,他对我们的家人、亲人,也都是极好,我们在他这里做事,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并且啊,他为人能力也是极好。不仅文武双全,英才出众,而且聪明过人,又极有亲和力。我们能有他这个主子,还真是很骄傲的呢。”

    这个殿下,竟然能够让下人、侍卫兵勇,如此服他。还真是,颇有所能。沈姝心中想道。有道是,日久见人心,他若不是真切的仁德之人,在他府中多年的人,怎会看不出来真心?

    她回想起这几次的接触,最初只是觉得他温柔多礼,到后来便觉得他很是善良和关怀人,对人始终以真心相待,这正证明,他并不是那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的人,而恰恰是以德才服人,日久见其德志之方。

    太子之后,便是他了。

    如此仁德之人,若不得天下,何人得之?

    汉王得之?赵王得之?

    若是汉王赵王得之,此天下,会成什么样子?

    阴谋诡计之人,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治理天下?如何让民安康?

    ……

    她忽觉心中澎湃不已。

    不错,皇太孙殿下,本就是储君,若是她能对他,倾囊相助,倾力相护,那么,对于他登上皇位,定能是有所帮助。

    她知道自己的力量。

    她也知道自己该妥善的使用自己的力量。

    虽然,这力量并不能随意而出,虽然,这力量会让她受到反噬。

    但是,既然有这力量,便有这力量,存在的意义,既然消亡不得,她便要将其,用在必用之处。

    汉王不可用,赵王不可用,她该辅佐的,是皇太孙殿下啊。

    她为自己心中冒出的澎湃之念惊心不已。

    沈府消亡,往事不再。

    前程渺茫,或余一愿。

    但求此生,留存意义。

    ……

    就在此时,她下定了决心。

    定然,要用全力,来相助皇太孙,让皇太孙登上皇位,便是她此生,极重要之心愿了。

    决定之后,她心思笃定,心绪却是汹涌,玉儿和元儿后来又说了些什么,她未能再入耳。

    马车隆隆往前,夜色垂垂,天,又将要黑了。

    ……

    旅途之中,还算是顺利。

    一月之后,车马到了三清山脚下。

    众人皆下马出车,往上望去。

    只见云雾缭绕、怪峰林立,雪松皑皑,端得是一个灵气充裕的所在。再看那山间峰顶,大小道观,漫步其中。

    皇太孙心中感叹,如此山灵水美之处,确是一个极好的隐居之地。

    身边侍卫上前一步,同他耳语了几句。他点了点头。

    那侍卫便道:“各位先休整休整,晚些再上山。”说完,见大家就地休息了起来,他便带几人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他们回来了。

    还扛着一顶小的轿子。

    皇太孙看到轿子,便朝沈姝说道:“沈姑娘、玉儿,请上轿罢。”

    “这怎使得。”玉儿连连摇手:“就一顶轿子,殿下坐吧。”

    皇太孙道:“玉儿姑娘,你就不用推辞了,吾之前就同沈姑娘说过,这一路会好好照顾于她,若是此时不遵守承诺,吾陷于何地?”

    听皇太孙这么说,玉儿更不好意思了,她看着沈姝,却见她点了点头,道:“不用客气,上轿罢。”

    玉儿这才依言,将沈姝搀上轿去,又一同坐于轿内。

    待得二人坐好,皇太孙便道:“留十人,还有元儿接应,在山脚等候,其他人上山了。”

    众人应声道好。

    接应之人已留下,轿子和余下几十人便朝上行去。

    山路崎岖,但所来之人,除元儿之外,皆有武功,一路倒是,如履平地。

    山中各景,展现眼前。

    奇形怪石、冰挂瀑布,白雪常青,冻潭游鱼,各种奇景,让人心中感叹。

    越往上去,山中雾色越浓,也越寒冷。

    轿子行得稳稳。

    沈姝穿着缎袄,抱着手炉,却依然觉得冷。

    一深入山中,她的脑中便闪出那个被唤作“皇上”的道人之影,他的行迹,他的言语,都在她脑中现出响起,就似是,一幅幅隐匿之图,一张张隐居之画。

    她默然不语,却感觉轿子停了下来。

    原来,是到岔路口了。

    有人走近轿子,开口问道:“沈姑娘,可知,他在何处?”

    沈姝听得是皇太孙的声音,便道:“他应在,三清宫中。”

    “好,多谢。”皇太孙说罢。

    “殿下客气了。”沈姝说道。

    皇太孙扬声道:“走中间的那条路。”

    轿子又重新开始往前行进。

    到了一处,道路愈发狭窄,轿子已难通过。

    沈姝和玉儿下了轿。

    皇太孙微微皱眉道:“此处地形险恶,沈姑娘或不要前行了,在此等候便是。吾留人保护你们。”

    沈姝却摇头道:“不妨事,我还是同你们一起走罢。”

    皇太孙沉思片刻,便道:“乌廷渊、徐紫,你们二人,协助沈姑娘和玉儿姑娘前行吧。”

    “是。”乌廷渊和徐紫应道,行上前去。

    在乌紫二人的相助下,沈姝同玉儿终能继续前进。

    又过了半个时辰,便见一石质牌坊,上书“三清宫”三字。

    “到了!”众人精神一振。

    牌楼之后,便是正殿,正殿是由花岗岩构成,敦厚沉然,巍峨挺立。但见其中,香烟袅袅,道音然然,似是有不少道士,在那殿中。

    “所来何人?”忽然,两个垂髻道童走了过来,问道。

    “我等是临县詹姓人家,我家老爷慕贵观之名,前来观中参访,不知观中可予接待?”说话的,正是许护卫。

    那两个道童看了看。他们衣冠样式,虽然普通,但那用料,俱是上乘。两人对看一眼,一人便说道:“那请稍等,我们去请示观主,再来回禀。”

    “多谢。”许护卫说道。

    那两个道童行进了殿中。

    此时,皇太孙回过头来,同沈姝说了几句,接着又朝乌廷渊招了招手。

    乌廷渊上得前来,皇太孙便同他耳语了几句。

    “是,殿下。”乌廷渊应道。

    他退了下去,叫上徐紫,到了那队末之处,站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