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全知全能者 > 《全知全能者》第273章 人参

  一节课,一千八百六十二种药草。
  
  讲者毫无顾忌,听者全神沉醉。
  
  面对这样的一种讲课与听课,身为“旁听”的陈致和张口结舌,一脸懵逼。
  
  看师徒两人这种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样子,他们以前,经常这样来?
  
  陈致和还真猜对了,章老一开始给许广陵讲课,内容量并不大,但自从发现许广陵领悟力超常之后,其讲授的速度也在不断加速,而当后来确证了许广陵的过目不忘之后,章老再讲课,许多时候,那一节课的内容量就很惊人了。
  
  至少,是能够称得上惊世骇俗的。
  
  就如此刻,不怎么“俗”的陈致和,一样出离震惊,然后满怀惘然。看人家这师徒!
  
  书房课后,客厅闲话。
  
  话的是药草在国内的人工种植情况,这一次,陈致和倒是找到了用武之地,侃侃而谈。陈副院长的风采,在这一刻终于有了些微的展示,不然,怕是要一直憋屈下去了。
  
  其实也不是憋屈。
  
  而是。
  
  在他们这个四人的小团体中。
  
  论医,章老一代大宗,论武,陈老一代大宗,论学习以及成长进度,这里有个外星人。
  
  身为“普通人”的陈致和完全顶不住。
  
  只感觉自己渺小如尘埃。
  
  而且最要命的是,这种渺小还随着时日的推进,一直加剧下去。陈致和感觉自己越来越渺小,渺小得都快要找不到了。
  
  真的,如果不是被老父勒令留下,陈副院长最多只待个三五天,必定会返回的。
  
  这个小楼,不是他可以呆的地方。
  
  闲话结束,回去的时候,许广陵手中拿上了一本《神农本草经》。
  
  章老的最新批注本。
  
  这一天的课程,算是对药的总论,或者说绪论、概论,反正就是那个么意思,而自第二天起,章老开始了对单个的药草的具体讲述。
  
  而第一味药草,便是人参。
  
  因为人参红薯山药粉条的原因,也因为以前受过佳公子的普及,许广陵对人参还是了解那么一些的。
  
  尤其是对人参的性能了解上,就更不是“一些”可以定义的了。
  
  不过章老又是何人?
  
  老人虽然说自己擅长的是针而不是药,但就从昨天许广陵看到的神农本草经中的相关批注来看,老人所谓的不擅长,估计是不像是针那般,冠绝千年?
  
  又或者仅仅只是,自己输给了自己?
  
  反正今天。
  
  老人从人参讲起,从长白山讲起。
  
  先是讲长白山的地理环境,轮廓及海拔,以及气候及温湿度等,随后从山水气候来到草木,简而言之,老人就是先讲《长白山地理学》,后讲《长白山植物学》。
  
  而待这两者之后,才来到了“人参”这一味特殊的植物。
  
  然后,道具上场。
  
  老人曾经亲手挖掘的一支六百六十年份的老山参。
  
  这倒不是事。
  
  问题是,讲述之后,老人就拿这支老山参作为样本,带着许广陵了解人参的药性。
  
  别说陈致和了,就连许广陵都很吃惊,“老师,用不着这个吧?”
  
  倒不是这人参很珍贵。
  
  嗯,它确实很珍贵,但对于老人来说,应该是不值一提的,然而这明显是带有相当记念性质的一株人参。把它用在寻常的教学展示中?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浪费两字可以形容的了。
  
  “迟早要用的,难道要让我老头子把它带到地下去?”
  
  “你是我的关门弟子,不用在你的身上,又用在哪里?”
  
  老人淡淡的两句话,结束了关于这一点的异议。
  
  也让陈致和这个“非关门弟子”肚子里酸水直冒。
  
  老师,同样都是弟子,这待遇的差别咋就可以大成这样涅?不过看着身边的小师弟,这个未来的“大宗师”,陈致和心中的不平衡,很快重新平衡。
  
  于是,接下来。
  
  就在后院中。
  
  头、尾、须,上部中部下部,表皮、外侧、内侧、核心,切片、磨粉、整块。
  
  水浸、水煮、水蒸,酒浸、酒煮、酒蒸,干烘、蜜炙……
  
  许广陵就这般,上了第一堂的药材初步处理课。
  
  当然,作为药材来说,这人参倒也没有浪费,最终是被四人分而食之。
  
  对于普通人来说,药材的吸收是很慢的,因为药材的有效成份很多都属于大分子,“难消化”是其特点之一,也就在讲到这一点的时候,老人给许广陵附带讲及了药材处理中的“九蒸九制”。
  
  “最初,应该是有大医发现某些药材经过寻常的蒸煮,其药效难以被有效吸收。所以或会尝试在只蒸一次的基础上,多蒸一次。”
  
  “这种尝试,就打开了药材处理的新天地。”
  
  “所谓九蒸九制,这个‘九’,不代表确切的数字九,而只是代表多、不止一次,具体而言,可能是两次三次四次,也可能是五六七八次,当然也可能是不多不少,就是九次。”
  
  “九蒸法应用于两个方面。”
  
  “一是某些难消化药性的降解,二是某些大毒类药性的去灭。”
  
  “这是一种理论上很简单但实际掌握上很复杂的药材处理方法,有很多具体的讲究,非大医不能为。”
  
  “若非大医,则要么刻舟求剑,要么胶柱鼓瑟,又要么,沦为装神弄鬼之流,或徒劳无功,或适得其反,或误己误人。”
  
  许广陵点头表示理解。
  
  老人这里的“大医”,大抵就是掌握了神农诀之后的他,又或是老人与陈老这样的,总之是,品尝之后,能知药效。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地把握这个方法。
  
  而在讲完了这个之后,老人开始为几人及自己针灸,为的是,让刚才喝下的参液,快速吸收。
  
  这是一套特别的针法。
  
  作为针灸一道的继往开来者,又兼作为从“养”这一道而晋为一代医学大宗者,老人的这一套针法,被老人自己称为是“比较有心得的小玩意之一”。
  
  在之前,老人已有传授给许广陵。
  
  不过今天的下针,又稍微有点不一样。
  
  “拙言,看了你这两天的针法,为师对这套针法也有了点小改动,你给为师提提意见?”
  
  陈致和再次目瞪口呆。
  
  老师让小师弟给他提意见?
  
  这……
  
  这!
  
  针灸之后,三人于院中开天步走起,而许广陵则练起了那八式散手,然后被结束了开天步的三人围观。
  
  练习完毕后,许广陵对陈致和道:“师兄,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我也来教你一式散手,可能对你现在稍微有点用处。”
  
  ==
  
  感谢“醉里舞步”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唐风汉服”的月票捧场。
  
  本站重要通知:你还在用网页版追小说吗?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