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奋斗在明朝末年 > 《奋斗在明朝末年》第二百一十九章 安置流民
    门当户对是家庭和睦的基础,乌云珠虽然在草原上长大,可是她却知道,年少有为的王腾有着远大的前程,如果这时候与她结婚,说不定会影响到他日后的升迁,这一点,对于深陷爱河的乌云珠而言几乎是难以接受的。

    王腾再三恳求,乌云珠一直狠心拒绝,无奈之下,王腾只得转移了话题。

    崇祯八年七月,凭借水车的便利,广灵百姓有了一个丰收的年份,除了上缴的税赋、钱粮之外,人人家有余粮,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据说,临近的府衙不少百姓颗粒无收,他们可没有水车使用,只能看天吃饭,只可惜,天公不作美,雨水稀少,不少庄稼都枯死了。

    广灵的百姓过上了舒坦的日子,他们自然对王腾感恩戴德,于是,不少人自发地为王腾供起了长生牌位。

    王腾听罢之后急忙派人劝阻,长生牌可不是普通的东西,这牌子要是随便摆了,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说不明白。

    自打王腾荣升为蔚州守备之后,蔚州境内无匪患,为数不多的流寇早已经逃离了蔚州,谁不知道王腾杀人入麻?

    连鞑子都不是他的对手,这样的狠人,谁敢招惹?

    作为大同重镇,蔚州治安环境的改善,直接促使远途的客商由此经过。

    人流量增多,意味着商税增加,对于蔚州通判魏源而言,这是一个喜闻乐见的事情。

    信任是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在别的地方,农人畏惧官军如虎豹,可在蔚州,百姓偏偏对王腾的广灵军颇为爱戴

    公平交易,童叟无欺!世上还有这等军队?

    从刚开始的将信将疑到如今的处之淡然,百姓们已经完全习惯了广灵军的存在。

    八月,一队流民进入蔚州。

    王腾听罢之后急忙通秉了魏源,流民的出现绝非是个例,据说,不少地方的百姓都已经耗尽了存粮,走投无路之下,他们只能迁徙他处。

    如果蔚州不肯收留,说不定流民就会便成流寇。

    蔚州知州白恩远发配岭南之后,新任知州一直未曾到位,眼下,魏源暂领知州之责。

    闻听流民出现,魏源大为紧张,“惟忠,流民入境,你可有良策?”

    流寇举事以来,流民已经成为各地的梦魇,谁也不想辖区内多上一群不稳定因素,可是,这群人杀又杀不得,只能礼送出境!

    就算送出辖区,也不意味这排除隐患,谁知道流民会不会去而复返?

    守住关卡?那样的话,朝廷只怕要怪罪下来。

    无可奈何之下,魏源只能向王腾求教。

    王腾直白的很,“大人,我蔚州可有余粮?”

    魏源皱起眉头,嘴里道:“余粮倒是有一些,不过,用来赈灾怕是不够呀”。

    “若是救济一万流民,可以坚持多久?”

    流民向来为官府忌讳,只因为他们时时刻刻挣扎在死亡线上,早已经漠视了国法律法,只要有可能,他们便会为了一丝生机去搏杀,去劫掠。

    这样一颗随时可能引燃的炸弹,谁也不想放在自己身边。

    便是自诩爱民如子的魏源都不想过多招惹流民,毕竟,付出与收获所要承担的风险实在是太过悬殊。

    魏源虽然是个书生,却也知道不可好高骛远,而且听王腾这语气,好像人数还在一万开外!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整个蔚州也不过有人口三十万而已。

    真要是涌来一万流民,那放到什么地方安置?谁来管理他们?

    救济流民?几百名几千名也就罢了,真要是超过了一万之数,绝对是一件令人头痛至极的事情。

    魏源皱起眉头,“即便拿出所有积蓄,库房中的粮秣也坚持不了一个月,此事事关重大,须得三思而后行”。

    王腾深吁了口气,平整一番思绪,嘴里道:“大人宽心,只要应对得当,我们能够坚持更久”。

    “计将安出?”

    “灵丘产铁,我打算用铁料来换粮秣”

    魏源知道,这是唯一的法子,不过,他迟疑一番过后,嘴里道:“倘若流民蜂拥而至,那又该如何是好?”

    王腾挺起胸膛,嘴里道:“如果大人信得过我,可以把安置流民的事情交给我!”

    “你?”

    王腾颌首,道:“不错,我愿立下军令状!”

    魏源陷入了沉思,若非面前之人是王腾,他早已经轰了出去,安置流民岂是小事?

    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引火烧身!

    不过,王腾说的没错,倘若真以铁料换粮,蔚州应该可以安置不少流民。

    于公于私这都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思虑再三,对王腾的信赖占据了上风,魏源缓缓颌首,“也罢,救济流民一事我便交由你全权处置,不过,你的广灵军须得抽调过来,这样我才能放心”。

    月旬以来,广灵军已经满额,两千名战兵在整个蔚州都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安置流民确实离不开军队,王腾欣然应允。

    又商议了一番细节,王腾便告辞离去。

    有了魏源的准许,王腾很快便将兵马从广灵调到了蔚州以南。

    大军抵达之后,王腾在各个官道上设立了卡点,流民要想入境,需要完成一套繁琐的步骤。

    其一,净身洗澡,无论是男还是女,进入蔚州之后,必须用热水清洁身体,清洗妥当之后,官府会为他们提供干净的衣物;其二,上缴武器,流民身上不可以有长过三寸凶器,违者,驱逐出境;其三,入境的流民需要报出自己的特长,匠工等一系列人才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待;其四,流民需要服从管理,以工代赈。

    上述四条,一旦有人触犯,轻者驱赶出境,重者予以重罚。

    刚开始,不少桀骜之徒以身试法,当王腾举起屠刀,斩杀了十多人之后,再没有人敢出言不逊。

    灵丘是蔚州与其他郡县接壤的北大门,每日都有几百上千名乡民结伴而来。

    王腾在这里驻扎了一千人马,不过,这一千军卒用来镇压不驯、缉拿不法,绰绰有余,可要是让他们来监军,督促乡民干活,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无奈之下,王腾只得再度向魏源求助。

    短短半旬,万余流民进入蔚州。

    在王腾的安置下,流民们井井有条,魏源彻底放下心来,抽调出百余名吏员帮助王腾。

    这些吏员能说会写,有了他们相助,各项工作开战的井然有序。

    乱世当用重典,对付流民,一味的采取温和的手段只会助长他们的私心。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的。

    王腾可是在魏源面前立下军令状的,他可不想成为“蛇与农夫”典故中那个被咬死的倒霉鬼。

    能够给流民们一口饭吃,给他们一个不受人滋扰的住所,这已经是难得的赏赐了。

    真要是让流民们“白手拿鱼”,每日里不劳而获,便是蔚州的乡民也不会乐意,凭什么把他们辛辛苦苦积攒的粮秣交给这帮懒鬼食用?

    现在,王腾让流民们休整官道、开挖水渠以工代赈,既可以堵住蔚州百姓的悠悠之口,又不至于让流民们闲置下来,滋事生非。

    当然了,在救济流民的过程中,王腾在其中扮演了“严苛”的形象,无论是谁,一旦触犯了禁令,绝无宽恕的说法。

    借着这次招募,王腾想给麾下的军卒找个媳妇,其次,匠工营还欠缺不少匠工,这一次,流民当中有不少匠工,王腾打算把他们尽数收入囊中。

    半个月的时间,足足有一万一千名流民进入北海境内,王腾把他们编成十营,营内的各级头目由流民自己选出。

    青壮劳力们干的是重活,不过他们也毫无怨言,有时候,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妇孺老幼们力所能及地做一些衣裳、编制一些藤制品。

    除了垂垂老矣的老者以及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之外,流民们几乎没有人闲置下来。

    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劳作情景。

    蔚州境内的官道在肉眼可见的速度内变得更宽,更平坦了;田间地头的水渠铺上了坚硬的石块;淤积的河床清理出了大量的河泥,这些都是难得的肥料,来年,春耕的时候完全用得到。

    刚开始,难免有些偷奸耍滑之辈好吃懒做,仅靠监工是监管不过来的。

    为此,王腾特意创建了奖惩制度。

    每日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流民营只能算是合格,不赏不罚,可不能完成任务的流民营,口粮需要减半,若是超额完成任务,王腾会给他们一些酒肉,数量不多,但却足以使人兴奋。

    有了这样的奖惩制度,流民们的积极性极高。

    当然了,为了杜绝“恶霸”出现,王腾还告诉流民,一旦发现有“好吃懒做”、“恃强凌弱”之徒可以立刻上报官军,对上报者,重重有赏。

    流民的惫赖之风大减,没有人敢顶风作案。

    好不容易从逃到了蔚州,真要是被赶出去,拿什么填饱肚子?

    官军的头目王腾虽然制定了名目繁多的规矩,可只要流民安安稳稳做事,也从来没见到他随意责罚过谁。

    就这样,在王腾的严密监管下,蔚州的流民营没出一点纰漏。

    在蔚州境内,流民们找到了久违的安全感。

    没错,就是安全感。

    王腾订立的规矩虽然名目繁多,可那都是针对偷奸耍滑之徒的,对于真正的老实人,这些规矩,更像是护身符。

    有起夜的流民发现,每天晚上,在营外都会有广灵军卒巡夜轮哨。

    每当看到这些年轻的面庞,流民们便会觉得很是心安。

    据说,一年之前,王腾就是带着这些军卒杀死了流寇,击退了建奴。

    建奴是何等的凶悍,还不是败在王腾手中!

    有这样的军兵守护,众人觉得格外安心。

    流民的数量在增加到一万六千人的数目之后便停滞不动了,在官道的卡口上,每日入境的流民不过几十人,而且有越来越少的迹象。

    王腾明白,要么是流民南下的道路被截住了,要么便是流寇卷土重来了。

    无论哪一种,这都说明,一场战争很快就要来临。

    没过多久,王腾设在各地的密探来报,说一大股流寇黄巾正往灵丘而来,数目起码在三千开外。

    王腾得知之后并不惊慌,在过去的一年里,王腾早已经将四周的地形地貌摸的极为透彻,然后绘制成图,留存起来。

    如果王腾愿意,他大可以提前出击设伏,打贼寇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主动出击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须得掌握详细的敌情。

    又过了几个时辰,密探递来了详细的情报,来犯的贼将名曰张南,三千名贼寇当中,能战之兵不过一千人,其余人马全都是裹挟的流民,连武器都简陋的很。

    不过,如果没有详细的情报,若是官军乍然遇袭,倒是很可能吃上一个大亏。

    将自己收获的情报快马加鞭告知魏源之后,王腾召集部将,商议对策。

    两个月的时间过去,广灵新卒已然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此时,听闻贼将张南率领兵马已经到了百里开外的地方,黄虎摩拳擦掌,嘴里道:“惟忠,你说怎么办,是主动出击还是固守待援?”

    王腾“哈哈”一笑,道:“固守待援,你觉得蔚州有兵马增援我们吗?”

    黄虎尴尬地挠了挠头,“主动出击?那这灵丘又该如何是好?”

    王腾好整以暇地说道:“这正是我打算与你商议的地方,实不相瞒,我打算率领麾下兵马迎击贼寇,我不在的日子里,这灵丘就交给你了”。

    黄虎不乐意,“不成,这次我要上阵厮杀,你让黄得功留下吧!”

    王腾仔细一琢磨确实是这个道理,一直以来,黄虎几乎没有上阵杀敌的机会,倘若一直如此,他麾下的军卒难免会心生不满,“也罢,黄得功,你留下吧”。

    黄得功没有二话,“得令!”

    这时候,童一贯犹疑道:“是否需要回禀通判之后再做决断?”

    “军情如火,我已经把情报快马飞报州城,只要灵丘不出纰漏,想必使君应该不至于责罚于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