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宋帝王 > 《大宋帝王》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 1
    赵昕匆匆忙忙,回到延和殿时。御前会议,已经召开一段时间了。
  
      见到赵昕进来,赵祯立刻就招手:“唐王坐朕身边来……”
  
      这些时日来,每有大臣来见,赵祯都会让赵昕坐旁边。
  
      朝臣也早已经习惯,甚至适应了这一点。
  
      等到赵昕走到赵祯身边,这位官家,就将赵昕抱起来,放到自己的膝盖上,然后对群臣道:“卿等继续说……”
  
      “陛下,唐王……”知枢密院事章得象躬身一礼,然后道:“大名府通判郭婴报,经查,瓦桥关以南的辽国兵马,乃是辽国南京留守、皇太弟耶律宗元所率领的宫分骑兵,大约有三千左右……”
  
      “在其东,则是由辽南院枢密使、齐王萧惠统帅的藩汉厢军,总数约在两万上下……”
  
      “臣以为,辽人兵马,若仅有这么一点,是不可能突破瓦桥关天险的!”
  
      大宋为了迟滞辽国骑兵,通过平坦的华北平原,长驱直入,威胁到汴京,可是将宋辽的主要边境,特别是瓦桥关所在的雄州,可是经营的和铁桶一般。
  
      尤其是澶渊之盟后,瓦桥关守将六宅使何承炬,为了防止辽国骑兵再次迅速南下,于是想出了一招绝户计——他挖开了徐、鲍、沙、唐等九条河流,利用当地地形与河流的自然走向,人工的在雄州一带,建造一条长达将近八百里,纵深宽六十多里的水上长城。
  
      于是,从此,辽国骑兵再也不可能迅速的通过这一地区。
  
      等于在防守上,宋军将废掉辽国骑兵的机动性、速度和忽然性等优势。
  
      赵祯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他点点头,问道:“本兵的意思是,辽人是想以此讹诈?”
  
      章得象点点头。
  
      这是辽国君臣最喜欢做的事情。
  
      派一点兵,做出一副欲南下的架势,逼迫或者胁迫大宋在某些方面让步。
  
      比较尴尬的是,大宋君臣,经常被其讹诈成功。
  
      毕竟,在财大气粗的大宋君臣看来,倘若能用钱买到平安,那就买吧!
  
      因为,一旦开战,哪怕只是边境上的小规模摩擦,花掉的钱可能会十倍、百倍于买平安的开销。
  
      更重要的是——即使打赢了,也得不偿失。
  
      因为,现在的大宋,根本没有北伐的能力和底气。
  
      高粱河一败,太宗驴车漂移,却尽丧了大宋君臣的底气。
  
      自那以后迄今,除了赵祯年轻的时候,有过北伐的念头外,再无人敢提北伐之事。
  
      恐辽症患者,更是遍及朝野内外。
  
      现在,唯一一个敢公开喊出北伐口号的,恐怕就剩下了国子监里的太学生们了。
  
      但他们只是学生而已,影响不到任何人。
  
      赵祯想了想,对群臣问道:“以卿等之见,辽人想讹诈什么?”
  
      若只是给点钱或者多开几个榷市。
  
      那么赵祯觉得是可以答应的。
  
      因为,如今的宋辽贸易,大宋是严重的顺超。
  
      大宋生产的各类商品,甚至是艺术品,通过边境榷市,畅销辽国五京。
  
      而辽人又不卖马和耕牛这两种大宋亟需,而且愿意重金购买的商品。
  
      剩下的皮毛、鱼盐之货,在大宋没有太大销路。
  
      于是,辽国的财富,源源不断的被大宋赚取,平均每年,宋辽贸易,大宋净赚起码上百万贯。
  
      这还是辽国人限制的结果。
  
      也正是因此,大宋才会有从辽人手里,用钱买回燕云十六州的念头。
  
      “陛下……”吕夷简叹了口气,道:“老臣以为,恐怕辽人是想干预我朝与西贼的战事……”
  
      “西贼,也是向辽主称臣的……”
  
      “故此,宝元元年,元昊反叛后,我朝才要先通报、知会辽主,方才动员大军,打击西贼……”
  
      现在的辽国,可是比大宋还重视朝贡系统和宗藩关系。
  
      更喜欢讲究名正言顺。
  
      在大宋的普通百姓的印象里,或许辽人依然还是那个百年前,茹毛饮血,不服王化的夷狄蛮子。
  
      但大宋高层都清楚,辽国人其实现在很讲礼仪,而且喜欢以中国自居,更喜欢和大宋争论‘谁才是中国正统’‘谁更能继承大唐’。
  
      于是,这迫使大宋君臣,也不得不重视起这些事情来。
  
      毕竟,北方可是有个辽国,在和自己抢中国正统。
  
      像是去年正月日食,宋辽两国就开始了一场名为‘礼仪’的战争。
  
      结果是,大宋这边不够重视,犯下严重失误,而辽国君臣,则严格按照礼仪要求和传统,赢下了那场战争。
  
      大宋因此灰头土脸,狼狈不已。
  
      而辽国上下欢呼雀跃,弹冠相庆。
  
      但也因此,辽国上下的变化和心态,也就被宋庭君臣可以把握到。
  
      “元昊两面三刀,从来久矣!”赵祯道:“若辽主果然以此为借口,干涉我朝平叛,卿等可有对策?”
  
      “自然是据理力争!”吕夷简昂着头道:“绝不能让辽人,有半分口实与理由,干涉其中!”
  
      “臣以为,陛下当先发制人,遣得力大臣,出使辽国,质问辽主,为何背盟!”
  
      这就是要先下手为强,主动开启宋辽嘴炮战争了。
  
      赵祯想了想,也觉得吕夷简说得对,便问道:“以首相之见,朕当何人出使?”
  
      “老臣以为,知谏院右正言富弼,是最佳人选!”吕夷简俯首道:“去年,富弼出使辽国,就已经折服了辽主身边众臣!”
  
      赵祯听着,点点头,富弼确实是个好选择。
  
      “那副使呢?”赵祯问道。
  
      “臣以为,知春坊左事吕公著可为良选!”晏殊恭身拜道。
  
      赵祯听着,仔细想了想,觉得富弼加吕公著的组合,是可以压服辽主身边的那些文臣的,便就要点头。
  
      这时,他忽然感觉被他抱着的爱子悄悄的拉了拉他的袖子。
  
      赵祯于是低下头去,就听到爱子轻声说道:“阿耶,辽人若是执意干涉呢?”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被人听得清清楚楚。
  
      于是,每一个人都不得不去考虑赵昕的这个问题了。
  
      倘若辽国执意要干涉宋、夏战争,那么大宋有能力应对辽人的干涉,有反制的措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