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另类的升迁之路 > 《另类的升迁之路》第四十七章 拍马屁的境界
    李明堂向邵逸帆汇报,并且将张子健的想法说了一下,然后放下了电话。

    “子健看问题的角度还是蛮清晰的!”李明堂笑着说道。

    张子健知道自己说的对方比较认可,笑了笑,“李秘书长我还记得你写过一首关于咏雪的诗!”

    说起这首诗跟李明堂仕途起步颇有几分渊源,当初他是一个农村代课教师,有一次横江日报搞了一个面向社会征集咏雪的诗,李明堂投了一篇,竟然获得了一等奖。

    就因为这个事情,李明堂进入了县委宣传部,然后一步步走上来,听见张子健说起往事,看了看还飘飘不定的霰雪。心中不禁顿生感慨。

    “呵呵,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到的?”李明堂笑着问道。

    “呵呵,前一段时间我整理档案偶尔看到的!”张子健嘴里说道,可心里却暗道我专门查阅过你的资料,这个事情我会告诉你吗?

    “呵呵,这可是陈年往事,呵呵难为你还记得!”李明堂嘴里说的淡淡的,可是心里却有种旧酒开瓶的醇香,在心里开始慢慢蔓延。

    “我还记得其中两句,回首遥望车行处,融入梨花寻不见!这两句所表达出来的意境,确实是大家风范,不但将意境融于诗中,也将诗体现于意境里,两向下相互融合,就像一杯好酒令人有荡气回肠之感。”张子健笑着说道。

    “呵呵,你这个小家伙我的诗哪有这么好,你呀你!”李明堂嘴里虽然这么说,可是心里却舒坦极了。

    就这样在张子健的话语引导下,开始对一些诗词歌赋进行点评,张子健也在旁插上两句,恰到好处,正好让李明堂谈兴更浓。

    这段时间,张子健对邵逸帆周边的人进行了分析,包括他们的从政简历,还有个人爱好,已经一些得意的事情,都一一仔细的研究过。

    刚才就是针对李明堂曾经写过的一首诗,张子健引出话题,虽然是有拍马屁,可偏偏让对方感觉不出拍马屁,但心情更愉悦,更舒服。

    拍马屁究其历史似乎来自于草原的汉子们,他们平日牵马与人相遇时,总是互拍对方的马屁股称赞道:“好马!”,但有些人无论他人的马是优是劣,都拍马屁股连声赞赏:“好马,好马!”久而久之,“拍马”和“拍马屁”就成了阿谀奉承的代名词。

    拍马屁并非易事,纵横自如、任意驰骋更难,既要脸皮子厚、头脑子灵、嘴皮子活,还要有艺术,须把握好分寸、时机、对象、场合、环境。修炼不到家,拍错了地方,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甚至引来杀身之祸。

    明朝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所写奏章内称赞朱元璋“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朱元璋理解成“光头之下,天生僧人,为世作贼”,遂下令砍了徐一夔的头。(朱出身贫苦,早年免不了做过小偷盗贼之类的勾当,加之又当过和尚,所以登基为帝后,对这几个字眼非常忌讳,以致于到了心理变态的地步。)

    可见兵无定势,拍无常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其中的学问可是其大无比!

    “拍马屁”和太极拳一样,的确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根据拍马屁者的综合素质和手段,这门学问大概可分为三层境界。

    第一层:入门境界。概括成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处于这层境界的人刚处于入门,普及于我们的周遭。

    这类人的拍马行为可用一字形容——勇。他们不论对方是何门何派,只要用得到你或对他有利,那他便用尽方法。拍马溜须、坑蒙拐骗,只要用得上的伎俩,统统一股脑都用上去,也不管被拍者喜不喜欢。

    运气好的人,正中马臀,皆大欢喜,兴高采烈,高兴而去、趁兴而归,好不得意。运道不佳的人而正印了那句老古话:拍马屁拍到马腿上去了,结果满脸蹄印、悻悻而归。

    北宋丁谓有才,因宰相寇准竭力推荐提携而成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有一天,朝廷大臣在中书省会宴,不料汤汁弄脏了寇准的胡须。丁副宰相马上就动了心,立刻放下碗筷,“奋不顾身”、“庄严恭敬”地走到寇准面前,卑躬屈膝给寇准捋起须来,轻轻地把寇准胡须上的汤汁擦去,这一举动,为世人树立了一个“溜须拍马”的原创发明者和光辉典范,而且还创造了一个“溜须拍马”这一流世百芳的成语。“溜须拍马”成了中华民族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代代相传,前?“拍”后继,光照千秋。

    虽然可称为史上拍马的经典“拍模”,但太直白,太赤裸,太露骨,毫无“美感”可言,为世人所不齿。国人一向讲究中庸、含蓄、深刻、藏而不露,要的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所以只能算初窥门径,刚刚登堂入室的低境界。

    第二层:谋定而后动。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最次伐兵,最下攻城。如果说入门者好比攻城、伐兵,那么这第二层就是上兵或次兵。

    毕竟懂得拍马屁者,是有点小聪明的人。在撞了几次南墙,挨了数回马蹄后,他也学乖了,于是开始去研究欲拍之人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拍。

    就好比有经验的老枪手,不再乱浪费子弹,虽做不到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也要达到十中七八。否则,只见拍出,不见成果的事也吃不消做啊。毕竟,拍马屁的成本也不小啊,人力、物力、精力,一个都不能少啊!

    易牙原是主管“割烹之事”的小官,见齐桓公“好味”,便使出浑身解数,练就了一手高超的烹调技术。当听齐桓公感慨世上美味皆已尝遍,唯独不知人肉滋味时,就把自己的幼子烹了,做汤献给齐桓公。于是,易牙很快由一名厨子“坐直升飞机”一跃成为齐桓公身边的宠臣。

    东晋年间,桓玄由江陵攻入建康,逼安帝禅位,代晋自立,国号楚。一日,桓玄正睡在床上,忽然间,床塌于地。人们认为是不祥之兆,独侍中殷仲文曰:“圣德深厚,连地都有些承载不下了!”

    马屁拍到这一境界,虽然拍得抑扬顿挫,风生水起,得心应手,受用无穷,也有了一定技术性和创造性,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眼人还是不难看出端倪,只能算中等层次。

    第三层:无招胜有招。从技术上来看,目前,这应当是拍马门的最高境界。名声最高,功力最高深的,当属代表人物——“和珅”无疑。这“无招”不等同于“乱拳打死老师傅”。应像“独孤九剑”,这是从有招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发展而来。

    道德经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无”之间也许只隔一张纸,但就这张纸却也得有慧根之人,在机缘巧合之下,才能一捅而破。君不见,当年也只有“剑魔”独孤求败悟通独孤九剑,从而纵横天下而难求一败。这拍马功夫,古往今来也就和珅集大成而得享盛世。

    以乾隆爷这样的明君,四十多年的帝皇生涯,想来也应该明白老和的伎俩和把戏,但楞是没把他拿下。除了给他儿子垫个台阶和政治平衡的考虑,可能是老和把他的拍得太舒服,使得咱这位乾隆爷思来想去舍不得放手,所以才造就这满清盛世第一大贪官。

    东晋顾悦与简文帝同年,而头发早白。皇上问他:“你头发怎么比我先白了?”顾悦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把自己比作柔弱的蒲柳,经不起风雨,把简文帝喻为傲立的松柏,抗得住霜寒。“浑然成一体,天然去矫饰”。马屁拍得不露痕迹,“高雅优美”,“自然得体”,言有尽而意无穷。

    张子健按照目前的水平来看,已经是登堂入室,如果再加以精神,应该可以达到宗师级别。

    好了随便扯扯,不过在官场有句话,会干的不如会说的,这个说主要就是在拍上司马屁之余又标榜了自己,上司高兴自己又推销了自己,这样的事情才是聪明人做的。

    因为出了人命,整个市政府和市委都紧张起来,尽管在横江范围内宣传部已经下了封口令,可是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很快这则消息就在网络流传开来。

    而且吴长天接到了省长杜善刚的电话,而邵逸帆接到省委书记宋炳成的电话,而且省内的主要媒体都开始追踪报道此事,一时间横江市的政治气氛又变的微妙起来。

    也幸亏张子健的建议,横江市立刻组织人力物力寻找那些露宿街头的民工和流浪人员,而且邵逸帆并且让宣传部进行了正面追踪报道,扭转了一些局面。

    不过网络上的情况不容乐观,而且又曝光了横江市某些县区救助中心,里面生活设施脏乱差,其中有一家救助中心,只有三间走风漏气的平房,地上胡乱铺了几张木板,上面的被褥又黑又脏,还有几个孩子被铁链拴在树上,还配了好几张图片。

    一经曝光之后,媒体和民众为之大哗,立刻横江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上……(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