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抗日之刀魂 > 《抗日之刀魂》第366章 老华侨带路
    士兵跟楞娃解释,老人是十五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来到这个地方,老人是个木匠,凭着这门手艺老人在这里几十年也积攒下了一定的家业。可是自从日本人要来的消息传开,他就将家里的人打发走了,他因为上了岁数才留下来。他觉得日本人就算来了,也不可能把他这个老头子怎么样了!就算是把他杀了,他这么大岁数了,死就死了,也没什么。

    只是今天,老爷子听说镇子上来了部队,还是中国的军队。老爷子在缅甸这么多年,见过缅甸人自己的部队,也见过英国人的部队,唯独没有看到中国的军队。老人年青的时候倒是看到过大清朝的军队,可是那是什么军队,只能欺负欺负老百姓,跟外国人打一仗是败一仗,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打到外国来!

    老人今天出来要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军队,打到了缅甸。

    出了门看到三个站岗的士兵,他们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有个小伙子竟然还是他的老乡。老人几十年没有听到乡音了,这一说起来就忘了情。排长就在那个士兵的后面,看到士兵跟这个老人聊得这么开心,他原本是要制止的,可是他想到这是一个离开祖国离开家乡几十年的老人家,能用老家的话跟老家的人聊得这么开心,他忍住了。其实,葛建文就站在老人的后边,他也听的入迷了。

    正在跟老人说的入迷的士兵一眼看到了后面的参谋长,啪的一个立正。老人回头一看,看到一个长官站在身后。老人赶紧走到一边,给长官让开一条路,抱歉的说,不好意思长官,见到家里人有些激动,希望你不要惩罚那个孩子,要怪就怪我吧。

    葛建文走上几步,给老人家敬了一个礼,说道,老人家,看您说的,咱都是一家人,谈什么怪不怪的。

    葛建文问道,老人家,就您自己在家吗?

    老人说,孩子们都走了,我走不动,就不走了。

    葛建文说道,老人家,那您的家里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们来。说着,他对杨楞娃跟那个士兵说,你们两个,送老人家回家。

    杨楞娃跟那个士兵走出岗哨,一左一右搀着老人往家走。

    老人的家里是这座镇上不错的院子,房子不少,只是都空了,太凄凉了。他们把老人扶到休息的房子,老人坐下之后,那个士兵陪着老人在聊天,楞娃去给老人打水,老人的水缸里都快干了。楞娃把他的刀放到了门口,老人看到了,问那个士兵,这是他拿的武器吗,这么大的刀,这是杨家将的刀吧。

    老人说,我小的时候经常看杨家将的故事,那里面拿的大刀就是这样的吧。

    那个士兵说,这是我们的大刀兵,跟鬼子拼的时候大刀一抡,鬼子都死一大片。

    老人呵呵笑了,说,可不是,还不把鬼子砍成几段,呵呵呵。

    士兵说,他也姓杨,好像就是杨家将的后代,很厉害,从长城上就跟鬼子打,一直打到这里,打遍了整个中国。

    老人竖起大拇指说,这才是我中华的好男儿!

    楞娃把老人的水缸的都挑满了,回到屋子里,跟那个士兵说,我们是不是该走了。

    士兵站起来,跟老人说,老人家我们要走了。

    老人想要站起来,士兵把他扶住了,两个人并排着走了,在他们给老人关上门的时候,听到屋子里传来老人开心的笑声。

    缅甸的天气说变就变,傍晚的时候,红红的太阳慢慢的落了下去。天刚黑了没多久,突然来了一阵狂风,接着大雨就浇了下来。在外面站岗的士兵被淋成了落汤鸡,不一会脚底下的水就流成了河。楞娃抹了把头上的水,朝天骂了句,这是什么鬼天气!

    那个老华侨穿着一件蓑衣走了出来,跟站岗的士兵说,去我家吧。

    士兵说,不行,长官有命令,不准离开这里。

    老人说,你们淋上一晚上,明天就走不了路了,我去找你们长官。

    葛建文穿着雨衣走了过来,他给站岗的士兵带来了几件雨衣。可是他们的衣服已经淋的透透的了。大雨夹着狂风,士兵们就算是穿上雨衣,也挡不住风雨,因为风大,把雨衣吹了起来。那个老人看到后跟葛建文说,长官,你派几个士兵跟我走吧,跟我去拿点东西。

    士兵去了老人的家里,老人给他们拿了好几套蓑衣,这种风吹不起来。

    士兵抱了回去,站岗的士兵穿上,竟然觉得暖和了些,这玩意沉,压得慌。

    天亮之后,士兵们换上了干净的衣服,把老人的蓑衣送回去。葛建文还让士兵给老人送去了一些吃的和用的。

    耿团的士兵整队完毕,准备出发。前去探路的士兵风风火火的窜了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被山洪给冲了,过不去了。

    一听到这报告,团长急了,上级的命令是明天到达,命令里可没说山洪把路冲了就能晚几天。他叫葛建文,去查查,有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一个小时之后部队必须出发。

    葛建文的脑袋也炸了,他铺开最新的英国地图,上面也没有标明去目标地还有第二条路。这可怎么办,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出国作战,不能让一个小小的山洪给搅了。这后面不光有全国人民看着,还有英国人美国人,说白了,还有当地的缅甸人呢!

    给老华侨送东西的士兵回来了。

    看到他们,葛建文眼前一亮,问道,老人家还好。

    士兵说,很好,不停的谢我们呢!

    葛建文收起地图,说,走,我们去找他。

    情况太紧急,葛建文连门都没敲就走了进去。老人听到大门重重的被撞开,不知道怎么回事,正走到门口,看到是那个军官,一看他满脸的汗水,他就知道他们遇到麻烦了。

    老人问道,是不是打听路的事情?

    葛建文一下站住了,说道,老人家,你说对了,我们要走的路被山洪冲了···

    老人一伸手,葛建文把地图打开了,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老人家,您知道去这里还有别的路吗?老人说,有,但是不好走,而且需要向导带路。老人看了看地图,说,就是沿着这走,看上去虽然是转了一个圈子,但是,在这个地方,有一条峡谷,就是这条峡谷,太难走,没有向导你们可能走迷了,只要过了这条峡谷,你们就会走到了要去的地方的前面,你们直接顺着这条路赶过来就行了。

    葛建文说道,老人家,那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个向导?

    老人说,镇子上的人都走了···

    葛建文痛心的直拍大腿。

    老人看到后说,实在没有办法,我给你们带路。

    葛建文说道,老人家,您的身体···

    老人说,你放心,我经常走那里,我把你们送过峡谷,再回来就是。

    葛建文命令士兵,抬过一个担架,说,老人家,您坐在上面,我们抬着你。葛建文还在担架上铺了两层军毯,他说道,老人家,你愿意坐着就坐着,坐的累了你也可以躺着,总之我们能抬得动你,放心好了。

    老人想想也只好这么办了。

    他把家里的门锁好,坐上了耿团的担架。抬担架的都是耿团最有力气的士兵,杨楞娃就在其中。别的士兵都是一个小时一更换,可是楞娃就是抬了三个小时也不嫌累。老人特别喜欢他,一路上跟楞娃说了全是杨家将的故事。楞娃说,我家就是雁门关的,杨家将就在那里打过仗。老人说,对,老令公就是在那碰死在李陵碑上的···

    说完杨家将的故事,老人就不在说这些闲话了,他把葛建文叫到身边来,说,快到了,快到了···

    一开始他们沿着山脚走,走到了两山之间,老人说,往那个地方拐,很窄的,只能通过一个人,慢慢来吧。走这个山口,部队用了一个多小时,通过的时候都快要中午了。士兵们走进峡谷,两边的山跟刀切开的一样,上面是宽的,而底下反而是窄窄的,旁边还有一条冒着腾腾热气的溪水,因为这些热气弥漫在山谷上,所以很多人以为这里不可能通过。今天还是天气不错,热气没有把那个只能容过一个人的山口给挡住,平常,那些升腾起来的热气都是弥漫着整座山的。

    就这样,走进峡谷,迎面而来的雾气还是蒙住了最前面士兵的眼睛,只能看到前面一米多远的地方。楞娃抬着老人,老人说,让士兵手拉着手,不要走丢了,掉到了下面的水里可麻烦了,那水能把人的肉皮烫掉了。

    士兵们都抓着前面的士兵的肩膀,在狭窄的峡谷中,只能听到旁边那道冒着热气的溪水声,还能听到哪个士兵因为紧张呼呼的喘息声。

    不一会,坐在担架上的老人唱了起来,没有人能听出来他唱的是什么调子,但是唱的很好听,士兵们都被他吸引了。

    老人坐在担架上,唱着歌,带着他们穿过了这条峡谷。(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