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铁肩柔情 > 《铁肩柔情》五十七 在陈村的最后一夜
    听了何晓军的详细计划之后,在商界打滚了大半辈子的陈池老人就震撼了。这个村里的教头,怎么“足不出村”,就好像已经看透了那时候的市场,做出了一份这般详尽、可行的经营方案来?

    与何晓军的接触越深入,陈池老人就越惊心。因为这个教头的本领太多了,也太杂了,杂多到了让他生出眼花缭乱的感觉。

    最让陈池老人惊心的,还是何晓军那隐隐超越了当代水平的本领。他从两件的事上,看出了何晓军的这个本领。

    陈池老人知道自行车在国内是稀罕物,所以,他早就做好了这物件在内地无人会修理的准备,买车时,他顺带连修车的工具与一些易损件都买了回来,准备在车子损坏时,就自己动手修理。

    那时的乡间,路况确实差得离谱,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路,所以,就是陈池老人已经很小心,但在一次,还是防不胜防地把车子骑到了一个被野草盖住的凹里,连人带车给摔倒了,车子也给摔坏了。

    那次也摔得惨点,车子竟连前叉都弯了,好几个地方变了形。

    年轻时在金山曾经干过几天机械学徒、对骑了多年的自行车也算有些研究的陈池老人,把车子推回到了雕楼之后倒腾了好几个小时,也无法将车修好。最后,他不得不确认这坏车,凭他的技术肯定就不可能修好。

    在无计可施的陈池老人,准备再写信让外面订购一辆车回来用时,给孩子上完课的何晓军回来了,他看了看损坏的车子之后,二话没说,就动起了手来。

    不用半个小时,陈池老人判了死刑的车子,已经可以重新使用,而且,用起来也完全没有半点异样。

    虽然,陈池老人此时已经知道了何晓军来自“省城”,见识肯定就应该比当地的人强,但就是在省城,自行车那时也是稀罕物,一个这么年轻的人,又怎么能这般熟练地摆弄这稀罕物呢?

    嘿嘿,老人又哪知道,我们的这个主人公,右是来自自行车遍地的世界,他自己都不但是一个有十多年“车龄”的“骑友”,而且还有十年的钳工功底,应付这个自行车,还不是手到擒来?

    还有一次,是陈池老人从金山带回来的手表,不知怎么竟罢工了。

    如果说,自行车在当时的国内是稀罕物,那手表在当时的国内,简直就是大熊猫那样的珍贵级别,常人连见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这样的精密东西,在当地又哪有人会修?

    习惯了掌握精确时间的人,当然就不习惯没有时间看的日子,所以,沮丧的老人就把这事告诉了何晓军,想向他这个冒牌的省城来人,打听省城哪里有手表卖,他想托人卖一只新的回来,让他告别那没有时间看日子。

    何晓军听了陈池老人的诉说之后,迟疑了一下,对老人说:手表的原理他慬一些,如果老人放心,就让他给看看。

    如果在前世,何晓军会毫不犹豫地就向老人要过手表拆开看看。但在当代,手表成了可遇而不可求之物,就是卖了他,可能也弄不来一只手表,所以,何晓军迟疑了。

    反正手表都已经坏了,让何晓军修,最坏的结果,充其量也不过是让手表更坏一些,所以,老人也在犹豫了片刻之后,就把手表交给了何晓军。

    接过了那只罢工的手表,何晓军费了一些工夫做了一个特制的卡具,拧开了手表的盖子后,研究了一会,然后向阿梅她们要来了一枚绣花针,拨弄了几下,手表就神奇地复工了。

    见到了何晓军在须臾间就把这个国内绝对稀罕的物件修好,老人望他的眼光,就像望外星怪物似。

    通过了这两次对当代稀罕物的修理之后,陈池老人对何晓军也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的他本领不是普遍的料,一定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不是吗?就是他凭修车和修表这两门的技艺,在省城那样的大地方,肯定就会找到一份高薪的职位。

    而且,在社会上打滚了大半个世纪的老人,还从何晓军与自己的相处中,看出了这个小伙子见识和认知的不凡。虽然在两人平时的谈话,何晓军多是旁听,但他所说的每一个观点,都是那般的透彻,每一句的话,都从来就没有废话,这些,都显露出了这个小伙子的不凡。

    现在,再听了何晓军那周详的生意计划之后,老人对他惊心之余,也极为欣赏,同时生出了想更深入了解这位让他好奇的年轻人的念头,所以,他决定帮一把这个他欣赏的年轻人,顺便深入对他的了解。

    陈池老人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向何晓军提出了由他出资,何晓军出力,两人合作开一家上规模酒楼的提议。

    沉吟了片刻的何晓军,婉拒了老人的提议。

    何晓军反对老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己从来没有做过这一行,对行内的许多东西还不了解,在没有深入了解行情的情况下,投资过大的话,会带来高风险;二是他对当代的市场也不了解,只是凭着想当然去闯,当然就不宜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就深入投资。

    何晓军说出了他不接受老人提议的原因后,让陈池老人对他更是欣赏,既欣赏他的谨慎细心,也欣赏他的不贪婪和不冒进。

    其实,除了对老人说的那两点之外,何晓军更担忧的是时局。由于他不清楚现在的准确日子,所以,他不知道这世间,给他平安做生意的日子还有多久。

    虽然,何晓军对当地在抗战时间的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但从后世这么多关于那个年代资讯的耳闻目睹中,日寇的暴行他当然知道,所以,当前这个做生意的打算,不过是他暂时的安身之策。

    何晓军在这个乱世的置身总计划,是要趁日寇还没有入侵当地的这个日子,想办法尽快赚一些钱,然后用这些钱来想办法避开这块战乱之地。

    在这段的日子里,何晓军已经不下千百次地为自己在这乱世置身做了安全的打算。他的计划是赚到了足够的钱后,就带着阿梅她们想办法出去像“金山”那样没有战乱的地方,过消遥快活的日子。

    在乱世,没有钱当然就寸步难行,所以,何晓军当务之急就是赚钱,最起码也要挣到够卖去“金山”的船票钱,才能让他远离战乱。

    既然已经不作论持久战的准备,何晓军当然就拒绝了陈池老人那做上规模生意的打算。

    与老人在这陈村的最后一谈之后,何晓军就回到了自己的住处,与已经等在那里的三女,做即将分离前的抵死缠绵。(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