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铁肩柔情 > 《铁肩柔情》九十八 县长、技师、传教士
    “好味道”餐馆开张不久后,有几位特殊的顾客,成了餐馆的长期固定客户,他们就是谢县长、许技师与传教士“鬼佬”史密特。

    “鬼佬”史密特自从认识了何晓军之后,就与他成了莫逆之交,从他的饮食摊档开始,一直光顾到了现在的餐馆。

    “鬼佬”与何晓军交往,除了他与自己的交流无语言障碍之外,还有的是他们也谈得来。

    让“鬼佬”不明白的是,与自己交往的这个大孩子,他的知识怎么竟那么的丰富,不要说中国的天文地理,就是外国的鸡毛蒜皮,他也能说个一二出来。

    更让“鬼佬”差点掉下巴的是,这位大孩子,竟还会做西餐。

    说到了吃上何晓军做的、在这个县城两年来第一次吃的“猪扒”时,“鬼佬”史密特差点激动得流出了眼泪来。

    那是有一天,“鬼佬”史密特照常来到了餐馆后,何晓军发觉他神色异常,郁郁不乐,就问他何事?

    “鬼佬”史密特告诉何晓军,说那天是他的生日,也是他来到了中国传教的第三个年头。这天,他特别的想念故乡,也特别的想吃上家乡的食品。

    “鬼佬”史密特说,他来到了中国之后,除了在省城吃过一顿的西餐之外,就再也没有尝过这种家乡的食物。而来到了宁城之后,甚至连面包都没有,所以,在他生日的这个日子里,他特别想念家乡的食品。

    刚好那天,也是“好味道”餐馆的常客、也与何晓军莫逆之交、并通过何晓军与“鬼佬”交往上的火车站那位许技师也在场,他说,他有一个朋友刚从“金山”回来,给他带回了一瓶的“芝士酱”,他愿意拿来贡献给“鬼佬”享用,以缓解他的思乡之情。

    “鬼佬”听说有家乡的食品,先是眼前一亮。但接着,他马上又兴致索然,说有“芝士酱”何用?这里连面包片都没有,难道让他以“芝士酱”当主食?

    何晓军听了他们的话后,沉吟了一会,让许技师回去把那瓶“芝士酱”拿来,跟着,他对“鬼佬”史密特说,今天,他要给“鬼佬”一个惊喜。

    在许技师拿来了“芝士酱”之后的半个小时,何晓军把三样的食品放到了“鬼佬”的面前。

    本来还情绪低落的“鬼佬”,见了何晓军端来的东西,吃惊得张大了他的“鬼眼”,让旁边的大牛见了之后,回去一连做了好几晚的噩梦。

    原来,何晓军在那天,竟给“鬼佬”做了两道不算正宗的西餐食品和一道半土半洋的东西出来,当作献给“鬼佬”的生日礼物。

    两道不算正宗的西餐食品,一道是“小猪扒”,一道是蛋糕;那道半土半洋的东西,是“芝士焗番薯”。

    “小猪扒”是何晓军前世时,在烹调班学到的技艺。

    由于海山这个地方的华侨多,所以,受到了外国文化的冲击也多,饮食文化当然也就不能例外。在何晓军的前世时,饮食的行业中,就出现了不少西餐与当地烹调结合的菜式,这“小猪扒”就是其中之一。

    “小猪扒”的制作,先把精肉切成半个手掌大的块状,用刀背把精肉的筋络敲断,然后用调味料腌上,最后伴蛋黄液、沾粉,下锅煎到两面金黄就成。

    此菜可以沾“番茄酱”佐食,也可以单独成菜。

    “小猪扒”的制作、烹调方式与真正的“猪扒”差不多,只是在大小、口味上与火候上稍有差别,吃起来既有“猪扒”的口感,又带着浓郁的中国菜风味,可谓是一道别树一帜的中西合璧菜。

    何晓军做的蛋糕,虽然原料百分百的正宗,但却因为没有烤箱,他只好因地制宜,用了两个煮粥的薄铁盒盖在一起,形成一个简易的箱体,再用慢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烤制面成。

    被烤得四面金黄的蛋糕,抺上了“芝士酱”之后,颇有几份西式点心的风采。

    “芝士焗番薯”则是何晓军前世时,一些高档茶餐厅的创新菜。此菜选松香的黄肉薯,用“芝士酱”焗制而成,也算是一道“土洋合璧”的菜式,因为,它用的原料是一土一洋嘛。

    尝到了久违的家乡菜味道之后,“鬼佬”史密特的眼睛红了,他激动地站了起来,做了一个让旁边的大牛看得差点恶心到把当天吃的东西全吐出来的举动。

    “鬼佬”史密特激动之下的举动,就是抱住了何晓军在他的脸颊亲了一下。

    经过了这次之后,何晓军不时做上这几道东西,让“鬼佬”尝,以缓解他的思乡之情。

    用何晓军的话说,人家飘洋万里背井离乡到来他们这个地方传教,虽然他自己对这个什么基督阿门并不感冒,但人家的精神可贵,也算为这个地方的开发做出了贡献,自己招待一下人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至于餐馆的常客许技师呢,自从见识了何晓军修吉普车的技术之后,就与他开始交往。由于两人对机械知识都有见识,所以,交往的日子里两人谈得也很投契。

    与何晓军的交往越深入,许技师就越是惊心,因为,与他交往的这个大孩子,机械方面的认识深厚到了远远超越干了这一行大半辈子的他。

    就是因为看不透何晓军的机械认知到哪个程度,加上许技师的家人都在国外,只得他单身在此工作,所以,他一有空就到餐馆来,抓住每个何晓军有空的时机,与他探讨机械的问题。

    许技师是从“金山”回来的人,而“鬼佬”史密特则是标准的“金山”人,所以,两人相识了之后,当然就有共同的话题,再加上那个他们纽带的何晓军,他们这个三人行每次都能聚得兴致、谈得尽欢。

    谢县长在“迎月”那天尝过了何晓军做的美味之后,有回味无穷之感。一个休息日,他突然心血来潮,独自来到了餐馆,要回顾当天的美味。

    谢县长来到了餐馆之后,也没有惊动其他人,他问了正在餐馆大院忙碌的大牛,知道了何晓军正在二楼的“望江房”之后,就自己走了上去。

    对了,何晓军为这餐馆二楼“竹之韵”这个高档餐厅的五个房间,分别起了雅致的名字。向西的那间房间,因为能见到“通济河”就叫望江;向东的那间房间,叫迎月;向北的房间,叫听风;向南的房间,因为向着“醉香楼”,就叫闻香;而剩下的一间,窗外有竹子,就叫观竹。

    “望江房”是餐馆最大、也是设置最齐全的“豪华房”,而且,这间房间,能看到了景观也最美,平常没有客的时候,何晓军都会用这间最好的房子,来招待“鬼佬”和许技师他们两位好友。

    谢县长来到了上次他试菜时光顾过的那间“望江房”的门外时,他听到了里面有三把声音在激烈地争论着一个问题。

    让谢县长惊奇的是,房中的三人在争论中,竟用上了三种的语言。

    谢县长是从省城下来任职的,白话这种省话他当然就熟悉,而海山话呢,虽然这种可能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语种并不好学,但在这里呆了几年,纵使不算说个流利,却也还能应付。

    至于房里的人交谈中还有另一种他不会说的话,与华侨打了这么多年交道的谢县长,当然就听出这一种语言叫英语。

    谢县长当时就好奇了,在这个小县城里,怎么一下了竟多了几个会这几种语言的人出来,而且,这几人还呆到了一起。

    入房之后的谢县长,知道了何晓军竟还会英语时,大叹他是一个人才,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这个人才却没有给他用上。

    那天,谢县长加入了这三个“怪话”连篇的交谈中。

    随着与三人的交谈越深入,谢县长就越是惊心,传教士、许技师这两个走南闯北、而且还是从国外过来的人,当然就见多识广。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何晓军这个大孩子,见识并不比这两人差,反而好像还在这两人之上。

    经过了这一次之后,谢县长只要有空,他就会到这里来,与技师、“鬼佬”和何晓军聊个天翻地覆日月无光。

    谢县长之所以喜欢上了与何晓军他们交流,一是因为他感觉与这些人的相谈甚欢;二是他也想增添自己的见识;三是何晓军这个神奇人物引起了他的好奇,让他想更深入了解这个神奇的大孩子。

    就是因为如此,县长、技师和传教士这几个本不搭界的人,不但成了餐馆长期的固定客户,还与这个餐馆的老板何晓军一起,成了一个无所不谈的小团体。(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