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时代痕迹——朱家的变迁史 > 《时代痕迹——朱家的变迁史》第1章绵江投资
    第四十五卷事业顺畅(三)

    第1章绵江投资

    由于公司规模的扩大,朱世寿在管理上也越来越规范、科学。对问题的处理也越来越冷静。他自己就经常讲,他投身于建筑,并不是自己成熟的考虑,而完全是自己懵里懵懂的结果。想当初,大哥厂里的副厂长苗生根让自己修围墙,自己一分钱没有,却一下子就赚了几万块钱,朱世寿完全不知道这是因为苗生根自己有私心在里面有意让他赚这笔钱,还以为搞建筑本来就那么赚钱。虽然他后来也知道了当初这第一笔钱来得并不怎么光明正大,并且就是这几万块钱,和搞一个正规的建筑企业所需要的资金相比,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朱世寿却没有考虑那么多,花销了一些该花销的钱后,就毅然把剩下的钱拿去买了建筑机械。当时,可以说朱世寿还完全不知道买这些建筑机械有不有用,但他却毫无顾虑。实际上也正是这些建筑机械,使他从此走上了建筑行业这条道。但从这一点上我们也看出,钱越是来得容易,就越是不被珍惜。如果当初这一笔钱来得不容易,朱世寿很可能就舍不得,也就可能不会有后面的路。

    现在,朱世寿挣的钱多了,但用起来却和以往相比小心得多了。特别是要改行做和自己原来做建筑一样完全不同的行业,虽然朱世寿凭直觉觉得修电站是一个靠得住的生意,但却没有了刚起家时买建筑机械时的那种豪气。

    朱世寿虽然从公司里综合部、财务部抽出人员,组成水电开发论证小组。但这些人员都是和他一样,不懂水电。要让他们论证,肯定是论证不出结果来。实际上这些人只能是起到一个牵头的作用,最多只是能够从账务数据方面做出一些论证和分析,而对于建设水电站所需要具备的一些基础要求公司的论证给是无法做的。中国有句古话说“隔行职隔山”,正如当初朱世寿第一次承建龙台农机厂的围墙工程时,他对于建筑工程完全不懂一样,公司里的所有人都没有参与水电工程建设的经验,无法提供这方面的基础分析也是非常正常的。对此,按照朱世寿安排牵头负责论证工作的副总经理祝基业的建议,找到省水电勘探设计院,请水勘设计院派人帮公司提供咨询。当然,无论是祝基业他们的论证还是水勘院的论证,论证的结果是大致一致的,那就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投资水电站建设的回报率和回报速度都远不如建筑行业,但收益稳定,并且收益期长。近几年的用电量呈几何级增长,不少地方都出现的严重的电荒,但由于水电站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回收慢,除了国家投资外,还没有个人投资的情况。目前国家既没有允许个人投资的政策,也没有禁止个人投资的规定。

    仅仅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朱世寿的心里还是没有底。他想到了他幺兄弟朱世财,想到他一方面是在市委办公室工作,对相关的情况应该了解得比较多,另一方面绵江市也是水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如果要修电站,可以到绵江去修。同时,以他这个兄弟的身份,在绵江相关部门了解一些相关政策,应该比较容易。为此,朱世寿专门抽时间到了绵江。

    再说朱世财作为绵江地委办公室秘书一科主持工作的副科长,每天的工作和原来跟着董文化跑时要轻松得多,要不是因为每天都必须编印《昨日要闻》,每天基本上就没有多少具体事需要做。不过这样也好,毕竟娃娃小,自己可以利用这段没有多少事的时间好好带一下小孩。

    梁瑞君和朱世财倒不一样,产假满后一上班,就忙得不可开交。梁瑞产后上班,正好是县区班子准备换届的时候,班子考察,方案组建,人员选派,陪送上任等等,虽然这些事并不是她一个人做,但毕竟需要干部科做基础性的工作。因此,刚上班的那一段时间里,梁瑞君的工作非常繁忙。好在是梁瑞君的母亲在绵江,上班时带娃娃的事不需要他们操心。

    朱世寿到绵江后,把自己的想法给朱世财说了。朱世财听了后,一方面觉得他二哥的这种想法很有远见,另一方面他又有些担心他二哥如果要修电站的话,钱从何处来。虽然朱世财也知道他二哥修房子赚了一些钱,但要投资修电站的话,需要投入的资金不是一个小数。并且搞水电站的投入和搞房地产的投入完全不同。搞房地产可以很快把投入收回,但搞水电站开发,其投入的资金回收却很慢,就是短的也要七八年,长的要十多年才能够收回投资。

    朱世财完全不知道他二哥搞建筑业嫌了多少钱,也不好直接问他二哥有多少钱,只是故意显得轻描淡写似地说:“修电站要不少钱啊!”

    听朱世财这样说,朱世寿知道朱世财这是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投资修电站有怀疑,他就说:“只要能够修,钱不是问题,到时候可以向银行贷款。”朱世寿也没有直接说自己已经赚了多少钱。

    听二哥朱世寿这样说,朱世财也就不好再说什么,毕竟对于经商办企业,朱世财知道自己远不如他二哥。而对于修电站的相关事项,朱世财也不象朱世寿那样,事前已经找相关部门了解了一些相关情况。但和朱世寿一样,朱世财凭直觉觉得投资修水电站在目前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朱世寿知道,这一年多来绵江城里因为缺电不仅居民的生活受到了影响,绵江的一些企业更是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不少企业都给政府反映,希望政府能够解决他们的用电问题,但电又不是政府发的,也不是政府说解决就能够解决的。为此,市委、市政府领导都感到很有些无可奈何。

    对于投资建水电站的事,朱世财多少知道一些绵江市的政策情况,至今还没有任何有关个人投资建电站这方面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停电给各方面都造成了不小影响,他曾经听到市委分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仇有清说过,现在用电这么紧张,如果有哪个人投资建电站,包括个人投资,市委都一定大力支持。但这也仅仅是仇有清个人的说法,还没有形成政策依据。但现在既然二哥专门到绵江来找自己,朱世财知道,这是二哥希望从他这里能够获得一些有用的东西。于是他想到了市上为了招商引资而专门成立的市招商局,便打电话找到市招商局局长单荣质,向他咨询有关投资方面的问题。单荣质听说有老板想在绵江投资,当然非常高兴,马上安排投资促进科科长来找朱世财,具体了解准备投资的企业的情况。当投资促进科科长听说是有人准备投资修电站,并且是个人投资时,觉得是一个新情况,便让朱世寿把相关情况及想法说了一下,他说他回去后要专门给招商局领导汇报,如果领导们有要求时他再朱世财联系。投资促进科科长回去把情况给招商局的领导汇报后,市招商局也觉得是一个新情况,需要对朱世寿提出的投资修水电站的问题专门进行研究,同时也给市政府分管招商引资工作的副市长和市委分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仇有清作了汇报。市委副书记仇有清听了汇报后非常重视,要求市招商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参与,专门研究朱世寿到绵江来投资修电水站的相关问题。

    确实,个人投资修建电站在绵江都还是第一个,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政策规定。但为了促进绵江的电力发展,解决绵江电力不足给绵江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仇有清要求有关部门必须落实这个投资项目,没有政策市上可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只要不是国家明令禁止的,绵江市就坚决支持。

    根据仇有清的要求,绵江市的有关部门多次就相关问题如政策许可度问题、税收政策问题、电力上网问题、公司注册问题等等进行研究。由于是绵江第一家水电建设的企业,不少时候相关部门在研究时,还请朱世寿及朱世寿公司里的相关人员参加,听取朱世寿他们的意见。在参加会议的这个过程中,朱世寿才了解到不少有关电站建设的基本常识。实际上,投资建电站的很多问题朱世寿自己之前都完全没有想到过,更没有做电站建设相关的任何前期工作如开发点的选择、投资规模确定等等,对于投资建电站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如技术力量、电力输送渠道则更是完全没有考虑,而仅仅是凭直觉就做出投资水电站建设这一决定。绵江市的人尽管觉得朱世寿这个老板什么都不懂,怀疑其修水电站的能力,但出于招商引次的需要,也出于解决绵江市用电紧张的需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没有置疑这个问题,部门的人就更是不会主动去说这个问题。官场上的人都是智商不低的人,只要是与自己部门的利益没有直接冲突或者是与自己本部门的政策不相违背的事,一般是不会去管不是自己部门的事的。

    在商场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并没有多少知识却赚了大钱的人,这些人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那种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而往往是一些读书不行,在学校里还经常调皮捣蛋,多数都认为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人。这些种人尽管挣了大钱,但多数人并不会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最多只会是被人们认为他们有财运,或者是敢吃胆大钱。当然,在普通人的思想意识中,也还有一种嫉妒心理在里面。

    朱世寿属于是这一类的人。人们更多地会把他们视为是暴发户,在羡慕甚至嫉妒的同时,也有着一丝蔑视。

    从朱世寿发财的实际经历来看,朱世寿也确实是凭运气而不是凭本事发财的,而是凭他的这些直觉行事,而这些直觉却又往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你不能说是迷信,但用所谓的道理和常理又无法解释。

    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只能说在世界上确实还有不少问题人们现在还无法解答。(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